2022/04/12 05:30
記者林良昇/特稿
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爭奪黨魁大位,畫下了六都過半、十六縣市執政的大餅,在一連串慘敗及桃園市長提名之亂後,當時畫下的大餅難圓,整個黨飢腸轆轆。國民黨現況,一言以蔽之,咎由自取而已。
對於近日的桃園提名紛擾,國民黨高層們無法認知自己欠缺黨產護體,對於廣大藍營各山頭早失去影響力,黨中央只能向派系靠攏,在本土派系與深藍中徘徊不定,最後誰都可以向黨中央叫板,就只剩黨中央叫天天不應。
請繼續往下閱讀…
以桃市長提名之亂要角羅智強為例,一個有爭議的前朝官員漫天喊價,在台北市最深藍的選區當選市議員,聲量炒到被譽為「戰將」,不論他是否有盡到市議員的監督職責、「不分區議員」的行徑是否可議,先傳出他要選高雄,最後想選跟他毫無瓜葛的桃園,首鼠兩端,還眷戀著市議員職務,令人訝異的是藍營上下竟無人公開批判,一部分人還盲目力拱。對比國民黨一貫批判民進黨的高標準,看起來更像黨同伐異,國民黨要如何成為選民選項?荒謬莫過於此。
說到底,韓國瑜和羅智強的軌跡類似,都是國民黨「舊人新用」的典型,也是深藍迷戀的「戰將」典範,自恃高聲量可以帶領整個黨奪下江山,不過泡泡一破,就被發現與社會大眾認知相去甚遠,整個黨毫無自省和監督機制,放任獲深藍力挺者漫天喊價,騎虎難下,造就今日困局。
面對檢討和批判,朱立倫和國民黨要角們常用「見縫插針」來評論,對黨內的嚴重問題視而不見,想假裝「我們一切都很好」,在還有威信時不即時處理問題,在失去威信後已沒人理會。「羅智強之流」是誰造成的?每個國民黨的應和者、保持沉默者,都有其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