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點評論》肥了不肖系統廠 瘦了MIT模組

經濟部公告太陽能電廠今年第一期躉購費率介於每度三.八元至五.八九元不等,一般民生用電則每度電約三.三元,顯示政府是以「補貼」方式收購綠電,而躉購費率價格,模組部分都是以「國內模組」為計價標準,如今有業者以低價進口模組頂替,形同拿全國納稅人的錢來補貼。(資料照)

記者張慧雯/特稿

進口太陽能模組原意本是避免國內太陽能案場安裝高峰期,系統廠「買不到模組」的窘境,但如今卻成為「另類破口」,而太陽能躉購費率收購,計算基礎是「國內模組加上建置成本」計價,業者若以低價進口模組頂替,同樣也失去躉購費率的立意;政策失誤不僅肥了不肖系統廠、又讓東南亞模組廠有出海口,更反過頭來打擊台廠。

四年前經濟部開放業者可進口海外太陽能模組,當時主要考量國內模組廠產能恐有缺口,但近年來國內模組廠紛紛擴產、擴廠,從去年至今年估計資本支出總額超過五十億元,如今卻面臨進口模組傾銷,政府門戶大開,試問以後誰還敢投資?

現行海外模組進口台灣,只需要能源局申請登錄,產品也僅為TUV(電氣安全)認證,模組品質不受標檢局核可認定,甚至連一個主管機關對進口模組管控的實測都沒有,能源局應確認國內模組供應有缺口後,逐案進行審核才是上策。

此外,經濟部公告太陽能電廠今年第一期躉購費率介於每度三.八元至五.八九元不等,一般民生用電則每度電約三.三元,顯示政府是以「補貼」方式收購綠電,而躉購費率價格,模組部分都是以「國內模組」為計價標準,如今有業者以低價進口模組頂替,形同拿全國納稅人的錢來補貼。

此舉不但肥了不肖系統廠,又讓東南亞模組廠反過頭來打擊台廠,且品質沒有保障的太陽能模組流入市場後,或因品質不佳造成傷亡損失,甚至無法使用到預估的二十年期限,在「全民投資綠電」的情況下,更可能造成投資人的損失。

事實上,主管機關應要求太陽能廠業主提供「連帶保證」,確保模組及電池不會來自中國,包括進口業者及使用的系統業者都要出具保證書,承諾若未來查出產自中國願意撤銷併網;此外,提供太陽能電廠最大資金來源的銀行、保險公司,也應正視模組產地與貸款成數、貸款利率與保險費率的關聯性,太陽能廠多以營運二十年為計算基礎,若低廉模組無法撐滿期限,風險變數將大幅增加。

一手掌握經濟脈動
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

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
點我下載APP 
按我看活動辦法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