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/06/25 15:32
〔記者楊心慧/台北報導〕近年來受極端氣候影響,台北市區發生短延時強降雨時,大量雨水進入污水管渠,地勢較低或是水理較差的地區,易發生人孔蓋冒水或彈跳,台北市工務局衛工處首創全國,運用科技偵測,有系統的找出雨污水混流熱區,並更換耐揚壓人孔蓋,目前截至今年4月底已更換4581座耐揚壓人孔框蓋,冒水及氣衝情形已較往年改善。
衛工處維護工程科長陳鏗元表示,早年因都市建築的雨污水管分流未明確,或施工時誤接、錯接等因素,若發生短時強降雨,大量雨水進入污水管渠,地勢較低或是水理較差的地區,易發生人孔蓋冒水或彈跳。
請繼續往下閱讀…
陳鏗元指出,為防止人孔蓋彈跳,衛工處自2017年起,針對低窪地區、水理條件較差或曾發生人孔蓋彈跳的地點,更換符合CNS規範的耐揚壓人孔框蓋,耐揚壓框蓋利用框蓋上浮的原理,大雨時可以排出污水下水道管渠內多餘的空氣,避免人孔蓋氣衝,危害用路人安全。
陳鏗元指出,衛工處運用科技偵測,有系統的找出雨污水混流熱區,分析去年起在分支管網裝設60個移動式水位計的資料,發現文山區景福街附近是雨污水混流熱區,為預防強降雨導致該地區人孔冒水,衛工處已於今年6月中旬派員至該區域,切除雨污水混流管。
根據衛工處統計,截至今年4月底,衛工處已更換4581座耐揚壓人孔框蓋,冒水及氣衝情形已較往年改善,要徹底改善市區雨污水混流情形不易,未來將持續推動與精進,以更有效率的方法,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的運作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