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/06/21 05:30
〔記者詹士弘/雲林報導〕濁水溪出海口因早年廣大的河川浮覆地缺乏植被,每年東北風捲起無盡沙塵,塵害相當嚴重,第四河川局用水覆蓋工法改善環境,如今出海口一片綠意,風沙不再,甚至成為野鳥樂園,將再斥資四千七百餘萬元打造成生態基地。
四河局用水覆蓋工法看見成效水利署第四河川局長李友平指出,為解決濁水溪揚塵問題,第四河川局推動水覆蓋、讓原本河中裸露的沙洲變成綠洲,變成有風無沙的濁水溪,濁水溪揚塵事件日數也由二○一七年的五十九天,降至去年的六天,今年至今更只剩一天。請繼續往下閱讀…
環境變好了 甚至成野鳥樂園由於環境好轉,河川局再投入四千七百萬元在許厝寮堤段進行整體環境改善,包括闢建生態公園及自行車步道,民眾可騎乘自行車穿梭在大片綠洲及清澈的天空之間,規劃設施及景點包含停車場、觀夕平台、賞鳥隧道三處及生態池區等,步道改善逾三公里。李友平表示,改造工程有兩大部分,一處是迎賓廣場及觀景平台,面積約十公頃,其次打通連接四個廢棄魚塭,並在湖中打造生態島,成為候鳥的棲地,面積約十一公頃,還有長約一.四公里的自行車專用道。李友平表示,環境變好了,野鳥先知道,濁水溪出海口已記錄逾兩百種候鳥,包括珍貴的黑面琵鷺,也有六隻東方白鸛變成留鳥,在此繁衍後代,二十一公頃的生態基地已劃入國土綠網。原本工程年底才會完工,但因冬候鳥於九月就會回來,為了避免影響生態,河川局積極趕工,目前進度已逾八成。李友平指出,濁水溪出海口是台灣最西端,本島最晚的夕陽在此,每年農曆過年前後,每天有二至三萬隻候鳥過境,這裡就是濁水溪口鳥類生態園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