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補充性長照險」卡關 金管會:不會強制業者參與

保險局主秘蔡火炎(左)表示,補充性長照險屬於商業保險,由各公司自行評估決定,沒有強制開辦的問題。(資料照,記者王孟倫攝)

〔記者王孟倫/台北報導〕針對十家壽險業者回函表達沒有參與「補充性長照險」意願,金管會保險局今天表示,這屬於商業保險,由各公司自行評估決定,沒有強制開辦的問題;不過,對於未來是否可能停擺喊卡?保險局強調,會繼續與跟壽險業者進行溝通協調。

國發會推估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,各保險公司已經推出長照險等相關商品,不過,為減輕銀髮族或其家人負擔,金管會出面協調與壽險公會及業者推出較為平價的「補充性長照險」。

不過,受到產險業防疫險慘賠影響,十家原本有意願參與推動的壽險公司,基於風險難測等考量,均已打消念頭,在本週表達沒有承作意願。

對此,保險局主秘蔡火炎澄清兩點,第一、「補充性長照險」的商品架構,是壽險業者有意願開辦的前提下,金管會請壽險公會研議提出的規劃,而由金管會來召集會議;第二、補充性長照仍屬於商業保險,是否開辦應各公司自行評估決定,沒有強制開辦的問題。

蔡火炎指出,金管會在去年11月23日曾經邀集國內前6大壽險,說明補充性長照險的商品架構,當時出席業者都說有意願開辦;所以,從今年3月開始,每個月都跟業固定開會,4及5月都還有十家有意願開辦。

有媒體報導,金管會要求重新調查各公司意願並限期回覆,不過,蔡火炎澄清,是壽險公會自行提出想重新調查各公司意願,並非金管會。

至於壽險公司為何表達沒意願?蔡火炎強調,壽險業者主要有三大疑慮,第一個疑慮是長期照顧狀況的「認定標準」,未來是否會變動?因為這會影響到未來理賠,換言之,有部分業者擔心,政府政策會去影響到認定標準。

第二個疑慮是該商品是採一次費率,商品架構與市場其它長照險的架構是一致,差別在於保費相對比較便宜平價,透過沒有提供身故保險金、比較低的附加費用率;考量商業長照險,願意承接的再保公司比較少,就長遠推動來看,希望推展「共同保險」的機制,並由壽險公會籌組共保小組。 

第三個疑慮是「保費未來可否調整」?其實,這部分我們是有調整機制可以檢討。

蔡火炎強調,目前保單條款、費率核定、檢討機制、共保機制等,都還在討論中,還沒有定案,方案還是要由壽險公會與業者討論,會再跟業者與壽險公會進行溝通。

一手掌握經濟脈動
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

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
點我下載APP 
按我看活動辦法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