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竹市府將校園走廊變藝廊、老教室變閱覽室獲全國校園美感教育設計肯定

新竹市府將校園走廊變藝廊、老教室變閱覽室獲全國校園美感教育設計肯定。(記者洪美秀攝)

〔記者洪美秀/新竹報導〕新竹市培英國中、竹光國中及成德高中獲110年教育部「學美‧美學—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」補助,由專業團隊操刀,將老教室改造閱覽室、走廊變身藝廊、廢棄角落變多功能場域,成為最佳美學教育場域。而市府已成功爭取5校合作機會,投入1380萬元進行美學教育的工程改善,用設計力融入校園美學教育。

市府教育處表示,市府108年成功改造北門國小「蒂芬尼藍」同心堂,受師生好評;110年成德高中、培英及竹光國中也從全國150校脫穎而出,入選為全國25間合作學校,竹市獲選校數名列全國第二;陽光國小今(111)年也通過申請,將改善「陽光PUB」室內活動空間,成為孩子們的展演舞台。

新竹市府將校園走廊變藝廊、老教室變閱覽室獲全國校園美感教育設計肯定。圖為成德高中改造後的校園角落。(記者洪美秀攝)

教育處表示,成德高中考量校內缺乏戶外、移地教學場域,攜手創客吧公司改造廢棄近20年的校園角落,拆除老舊守時台、保留舊有涼亭結構,變身為通透寬敞的多功能場域,結合教學與休憩功能,搭配新設環形座椅,可做為體育看台區或學生表演活動之座位區。

培英國中因缺乏圖書及閱讀空間,透過設計力導向,將屋齡近30年的兩間舊教室改造為閱覽室,也可替代專科教室使用,書櫃更打造波浪階梯狀,可作為聆賞看台區,全校2300位學生皆受惠。

竹光國中因應108課綱與跨領域教學需求,缺乏跨領域整合空間,同樣整合走廊及轉角空間,化身為彈性使用場域,提供給藝術季、畢業季學生創作展出空間,且用遮陽布幔和透光天井打造成「拾藝光廊」,成為校園打卡景點。

新竹市府將校園走廊變藝廊、老教室變閱覽室獲全國校園美感教育設計肯定。圖為改造後的北門國小同心堂已成為小朋友的藝術空間。(記者洪美秀攝)

另北門國小同心堂擁88年歷史,「仿羅馬式」建築於日治時期為集會講堂,改造後變成「校園小藝廊」,揮別舊有陰森老舊印象,以蒂芬尼藍為主軸色搭配高明度色彩,並規劃多功能使用舞台,做為展覽、表演、體育課使用,師生都喜愛。

☆藝文新聞不漏接,按讚追蹤粉絲頁

☆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,請上自由藝文網

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
點我下載APP 
按我看活動辦法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