財經青紅燈》新交所勇氣十足

新加坡交易所爭取中國或東南亞的業者到新交所上市。(路透)

中企因作假帳頻傳,加上被美中貿易戰波及,這幾年不太受歐美主要交易所歡迎,更陸續從美國各交易所下市,回到中國A股或港股掛牌。台股在馬政府時代,也大推中企來台上市,但也因問題頻傳,陸續緊縮具中資背景企業來台掛牌,只是檯面上還有馬政府時期留下的一些爛攤子有待處理。

但最近中企似乎有新的出路,有媒體報導,新加坡交易所(以下簡稱新交所)希望爭取中國或東南亞的業者到新交所上市,目前正在跟一些想在美國或香港以外,或想在東南亞增加知名度的中國公司洽商中。目標是未來5年內,每年能有30到40家公司在新交所新掛牌或者第2上市。

新交所此舉真是勇氣十足,畢竟過往中企的紀錄太差,新交所要找中企去掛牌,用股市名詞來解讀可說是「逆勢操作」、或說「逢低承接」,因為中企要到海外掛牌,會接受的交易所不多,新交所在缺乏案源下,如此操作或可理解,但實在是在走鋼索。

去年幾個主要亞洲國家的交易所,因股市都有表現,上市公司多數有所增加,台灣增加11家、香港增加34家、日韓也都增加數十家,唯獨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就算年漲近10%,但新交所上市公司還減少23家,表現倒數第一。

事實上,新交所去年不僅上市公司減少,過去最大的問題就是上市公司股票流動性差,去年新交所全年成交金額比前年還衰退6%,在幾個主要亞洲交易所中,也是唯一減少的。另外成交值周轉率去年也減少7個百分點,降至36.45%,而台股去年成交值周轉率為176%、港股65%。

新交所為了增加上市公司、市場流動性及市值,做出這樣的決定,只是未來的監理成本會不會遠高於新交所預期,後續可以拭目以待!(陳永吉)

一手掌握經濟脈動
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

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
點我下載APP 
按我看活動辦法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