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董事學會發起人蔡鴻青今日於年會上發表專題報告,點出台灣面臨五大挑戰。(記者陳永吉攝)
〔記者陳永吉/台北報導〕台灣董事學會一年一度的年度大會今日舉行,除發布第9年《台灣白皮書報告》外,論壇主軸聚焦「巨變的年代 探究下一代的核心競爭力」關鍵議題,特舉辦3場高峰對話,邀請國內外標竿企業一起為台灣企業找尋共通價值,追求生態圈模式,成為永續型企業,打造零碳生態的核心競爭力3.0模式。
此外,本次年會首度揭露「中堅冠軍企業輔導計畫」,模擬機構法人的全球評估標準,發布「外資投資好公司」百大榜單,以國際標準樹立台灣典範,讓更多好台灣企業被看見,吸引資本市場更多關注,提升台股的國際能見度及台灣企業的全球資本競爭力。
在專題報告部分,今年白皮書對台灣在疫情前後對於台股的的結構性改變,包括外在環境、企業績效與資本市場特色等都有完整呈現。
台灣董事學會發起人蔡鴻青指出,台灣面臨五個重大挑戰。第一,長期高額股利配發及過低的投資與研發投入讓企業競爭力前景堪慮。第二,半導體行業造就榮景,但是資源及資本過度集中,已經是國際間少見異常,若將部分資源引導到其他產業,將會有更良性的發展。
第三,台灣有約九成上市櫃企業是以供應鏈模式,現今外在環境不利,中小型企業對於日益升高的合規成本,更是無法負擔。第四,家族企業的活化轉型及老化接班問題已經是一個不可迴避問題,爭端問題不斷。
第五,中小型股為主的台股,被動及永續投資暴漲,及中國抬頭後,開始居於劣勢,更需要關注全球資本競爭力。
台灣進入第3個經濟世代,已經從高成長低成本進入低成長高成本年代,企業要能持續存活,需要同時關注商業、資本及環境3個生態,追求整合性的核心競爭力3.0,在基本面,市場面及永續面達標,成為「永續型企業」創造價值,才能獲得國際法人青睞。
一手掌握經濟脈動
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