促中履行貿易協議 美恐重啟301調查

分析師指出,美國可能對中國重新啟動三○一調查,促使中國履行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承諾。(路透)

〔編譯盧永山/綜合報導〕根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,中國未履行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承諾,且前財長樓繼偉又抨擊美國也在搞補貼,導致美中談判僵局難解;分析師指出,美國可能對中國重新啟動三○一調查,促使中國採取「具體行動」,中國則希望美中能找出合作的方式,避免不必要的衝突。

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於去年底到期,美國商務部報告顯示,中國承諾加購美國二千億美元產品和服務,但僅兌現五十七%,華府已漸對北京失去耐心。

樓繼偉近來則批評美國採取了其指責中國的產業補貼作法,同時建議戰略對手在談判時,必須定義「市場扭曲」和「產業補貼」。

但霍金路偉律師事務所的外國法律顧問、美國貿易代表署(USTR)前助理法律顧問柯特澤瓦(Benjamin Kostrzewa)指出,美國補貼的規模和範圍與中國不同,且有許多與世貿組織(WTO)規定一致,例如農業政策;但中國的產業政策範圍要廣泛得多,在過去幾年還擴大對國有企業鼓勵、而非私營企業。

美國聯邦眾議院二月初通過「美國競爭法」,同意撥款五二○億美元鼓勵半導體製造和研究,四五○億美元用於加強關鍵商品的供應鏈,一六○○億美元用於科學研究和創新;該法案被視為增強美國企業競爭力的一種方式,明顯劍指中國。

柯特澤瓦指出,創造「公平競爭環境」仍然是USTR的主要目標,針對中國的國內補貼,USTR可能會考慮重新啟動三○一調查,結果將導致對中國電子產品等徵收更多關稅,其他措施包括對中國商品徵收反傾銷或反補貼稅,甚至可針對特定的中國企業進行報復。

柯特澤瓦說:「中國在過去二十年中進行了許多改革,但在加入WTO後,並未達到許多人希望的程度;由於美中關係的波動性,希望雙方能夠繼續尋找合作方式,避免不必要的衝突。」

研究機構中國褐皮書總經理卡茲(Shehzad Qazi)也認為,拜登政府可能會利用關稅,同時擴大相關關鍵供應鏈回流,這些選項在美國國會得到大力支持,它們不是對中國國內補貼的直接回應,而是對抗中國更廣泛、多管齊下措施的一環。

一手掌握經濟脈動
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

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
點我下載APP 
按我看活動辦法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