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 林基興
世界衛生組織宣布,截至廿一日,歐美十二國已確認九十二例;非洲多國受到波及,例如剛果;比利時是全球首個開始強制廿一天猴痘隔離檢疫國家。猴痘由猴痘病毒引起,與天花同屬「痘病毒」家族。
筆者想起已故的美國公衛學家韓德森(Donald Henderson),曾在一九六七到一九七七的十年間,領導世界根除天花,後來受邀為我國的科技顧問五年,協助我國甚多。他寫書《天花之死》(Smallpox: The Death of a Disease),交筆者中譯,我國疾病管制署同仁欣賞此書。當前新冠病毒與其多變種重襲全球,猴痘居然露臉來湊熱鬧,人類當可汲取之前對付同一家族天花的經驗,成功抗痘。
猴痘最初症狀包括發燒、腫脹疼痛等。接著出現皮疹,從面部開始而蔓延,常見在手掌和足底,但約五成患者會出現淋巴結腫大(由於天花不會出現此病徵,可藉此作為兩者的區別)。潛伏期約為十天,病症持續十四到廿一天,通常會自行消失。猴痘可以通過與感染者密切接觸而傳染。染病途徑包括破損皮膚、呼吸道、眼、鼻或口腔。也可因接觸猴與鼠等受染動物,或牀單與衣物等病毒污染物。
首次出現的猴痘病毒是在一九五八年,從新加坡進口到丹麥小兒麻痺症疫苗實驗室的食蟹猴爆發水皰病,因此得名。但其自然宿主不是猴子,而是非洲嚙齒類動物。一九七○年以來,在非洲約十國零星爆發。二○○三年在美國,有人與受染草原犬鼠接觸感染,導致八十一病例但無死亡。
猴痘主要有西非和中非兩病毒株,前者致死率十%、後者一%,但這些估計是以前在貧窮非洲的不佳健康照護狀況之統計。當前初步的基因資料顯示,主要是西非病毒。不像當前肆虐SARS-CoV-2病毒快速演化RNA病毒躲藏「疫苗與先前染疫的免疫保護」,猴痘為相對較大的DNA病毒,比RNA較能測得與修護突變,因此,猴痘較不易突變導致大傳染。不像SARS-CoV-2產生無症狀個案,猴痘常因其導致皮膚病灶而較易於察覺。目前沒有針對猴痘的治療方法,天花疫苗能八十五%有效預防猴痘。當前許多病患群落是同性戀與性行為男人,可能是猴痘病毒進入該群落,因為性行為是密切接觸而持續傳染。
(作者是大學教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