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由廣場》大學告教授侵占有感 科學人應智慧品德兼具

◎ 許英昌

台大及北醫教授申請幹細胞專利遭大學告侵占,檢調大搜索,再次震撼台灣科學界。拿納稅人的錢做研究,專利卻不屬學校歸自己,是法律規範不夠完整?或是科學遠駕法律之上呢?令人匪夷所思。然而從先前類似弊案中,民眾更殷殷期盼公平正義,能來自法院。

產業的競爭力決定於科學的創新與資本市場的投入。生技畢竟有別於IC產業,例如價值鏈長,智財權保護期長,投資風險報酬率高等。然而如何讓生命科學企業化,哈佛大學比薩諾教授指出,人們仍在摸索如何經營以生命科學為基礎的企業,包括公司如何運作治理等。新藥開發乃相當複雜繁瑣,策略雖不斷部署,但成果仍有限。

眾所皆知,專利是生技公司的命脈。2012年,紐約史隆凱特琳癌症紀念醫院院長湯姆生(Craig Thompson )醫師,於1999年至2010年服務於賓州大學愛姆森癌症中心, 卻於2007年和坎特利(Lewis C. Cantley)及麥德華(Tak Wah Mak)博士,在劍橋共同成立Agios生技製藥公司,開發抗癌藥物。被告湯氏「隱匿」和Agios公司的關係,並「剝奪」原告智財權及「違反」僱傭條款,原告求償十億美金。最後雙方雖和解,但生技產業到底出了甚麼問題?制度上仍不夠明確或是人性的貪婪嗎?

另一方面,2021年美國總統提名心臟名醫卡力夫醫師為下一任FDA局長,也引發許多爭議。卡氏在杜克大學從事數千萬美元的臨床研究,60%來自20多家製藥公司支持,並身為去年剛上市降膽固醇新藥賽諾菲及Amgen公司的顧問,是否有違利益衝突。2000年NIH為避免廠商與官員過從甚密,已立內規。第一、員工股票價值應限制於15,000美金內。第二、高階及資深研究員不應接受外部顧問,否則一旦有「利益衝突」,上行下效,誰來監督呢?經國會調查,卡氏並於2009-2015年間已捐出所有顧問費,一波三折後終獲國會同意。水清或許無魚,但迴避利益衝突則是科學人的根本與良知。

台灣生技將泡沫化嗎?四十年來,那一位研究員不是MIT、Harvard、史坦福、柏克萊、洛克菲勒、愛因斯坦及劍橋等名校回來,那一位不是諾貝爾獎的弟子或再傳弟子,台灣科學界差嗎?周梓的選擇性剪接、施嘉和找到全球第一個致癌基因,黃金生及朱堂元找到血液幹細胞生長因子,王陸海發現ros基因,林福坤的紅血球生長因子及李文華的RB基因等,這些皆台灣科學界值得驕傲的中流砥柱。但四十年來,經濟的起飛引誘一群炒手以資本市場導向,扭曲科學的美麗與善良,把辛苦建立的科學,用金錢遊戲化,試問我們成就了甚麼?是誰把台灣科學人一步一步帶入貪婪泥淖中呢?

羅森名言「科學是在實驗桌上發現」,是智慧、創意與運氣的整合,政府口口聲聲要超英趕美,在社會價值扭曲中,我們更沒理由妄自菲薄,自立自強才能力挽狂瀾。政府應增加科學預算,學界回歸基礎醫學研究,給新人更多的機會,才是台灣生技原動力,才是正本清源之道。這不是藍綠之爭,科學人要有品,才能抬頭挺胸揚眉吐氣,台灣生技才不會泡沫化。

(作者為中正大學生物醫學科學系兼任助理教授)

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
點我下載APP 
按我看活動辦法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