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/05/31 05:30
〔記者詹士弘/雲林報導〕雲林地區水稻受五月連續降雨影響,水林、北港、林內、土庫等鄉鎮均傳出水稻不稔實出現「空包彈」的情形(見圖,記者詹士弘翻攝);農業金融局表示,元月一日起全國開辦水稻收入保險,只要鄉鎮市的水稻平均產量較標準值少兩成以上,該鄉鎮水稻田每公頃都可獲賠一.八萬元。
水林、北港、林內、土庫傳穗稻熱病
受到五月中旬連續降雨及高溫影響,雲林縣多個鄉鎮的水稻田傳出感染穗稻熱病,雲林縣業處與防疫所到災區現勘,發現狀況嚴重,不少水稻發育受阻,出現「吊穗」或「吊狗」生長停滯現象,穀粒無法充實或不稔形成「空包彈」。
請繼續往下閱讀…
往年水稻因天災或病蟲害導致減產時,農民多向公所或農業處反映,由縣府會同農糧署及農改場專家勘災,如受損超過廿%,再由農委會公告為可申請現金救助區域,並向公所申報,但這套作業因元月一日起全國開辦水稻收入保險後,已走進歷史。
以鄉鎮市為區域 農委會支付保費
農業金融局表示,目前全國有八十六%的水稻田已加入水稻收入保險,保費由農委會支付,等同於全國納保,保險以鄉鎮為區域,區域內的水稻農平均收益只要短收兩成以上,不論原因是天災或病蟲害,該鄉鎮加保的農民都可獲得一公頃一.八萬元的理賠。
收益短收逾2成 每公頃理賠1.8萬
農業金融局指出,理賠與否,須等當季的水稻平均產量調查出爐後才能計算,所以災情發生當下不需要到現場會勘,也不需要拍照存證,只要該區域平均產量達到理賠標準,每個水稻農都可以獲得理賠,未來新政策會越來越有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