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/02/20 05:30
〔記者張軒哲/台中報導〕農委會於去年十一月八日公告修正「中華民國輸入植物或植物產品檢疫規定」,其中一項唐菖蒲(即劍蘭)進口「種球」,須附田間檢驗證明,或輸出前經實驗室檢測未罹「INSV鳳仙花壞疽病毒」證明,才能進口。農民抱怨現在荷蘭劍蘭已在收成尾聲,根本沒時間做「田間檢驗」,農委會公告即刻生效,致使農民陷入沒有「種球」種植窘境。農委會指出,防檢局會持續主動與荷蘭商討可行方案。
避免影響農民生計 蔡其昌要求備妥配套措施
請繼續往下閱讀…
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說,目前決議是兩週後與荷蘭再次進行協商,若還是無法讓荷蘭的種球進口,農民將會面臨生計問題,希望農委會與防檢局準備配套措施。
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副局長鄒慧娟表示,鳳仙花壞疽病毒(INSV)經風險評估,對唐菖蒲、蘭花、番茄及萵苣等產業可能有重大影響,為保護農民生產權益,必須採行檢疫管制措施。
防檢局於二月十六日與荷蘭檢疫單位視訊會議時,表達我國農民取得健康種球之需求,法規公告後,荷蘭輸台的蝴蝶蘭組培苗植物檢疫證明書,已有加註經檢測未罹染本病毒,且國際有公開檢測方法,請荷蘭依輸出業者要求進行取樣檢測,但荷蘭表示須再與其國內業者討論,雙方訂於兩週後再討論。
她建議,進口業者可以提出具體輸入規劃,包括考慮於輸入台灣邊境時進行檢測替代做法,也請進口業者洽請荷蘭輸出業者,向該國檢疫單位反應此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