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/06/30 15:46
〔記者蔡昀容/宜蘭報導〕宜蘭市西門橋通過可行性評估,進入綜合規畫階段,公路總局朝方案4方向執行,採現有橋樑拓寬,讓汽、機車分流,並在宜蘭市端增設機慢車專用引道,但引起機車族反彈,認為從員山過橋進宜蘭市區,要經環河路繞一大圈,路上還有很多砂石車,不但麻煩又危險,公路總局表示,會將各界意見帶回調整。
西門橋1988年啟用,是宜蘭市通往員山鄉的主要橋樑,汽機車共道,地方反應常出事故,希望拓寬橋面改善。交通部公路總局提出5個西門橋改建方案,以方案4聲量最大,將現有橋樑拓寬至15公尺,汽、機車分流通行,並於宜蘭河右岸(環河路),增設2個機慢車專用引道,一個往員山鄉方向(上橋),一個是往宜蘭市方向(下橋)。
請繼續往下閱讀…
方案4在網路掀起話題,有人支持,也有人反對,「民國幾年了還在車種分流」、「增加引道是可以,但直行橋面不要禁行機車」、「為什麼騎機車要繞遠路」、「過了橋還不是混流」。
立委陳歐珀召開民意反映會議,邀集相關單位、民代及民眾到場。宜蘭市長江聰淵表示,方案4不用拆屋擾民,不過宜蘭市端有1座西鄉廳憲德政碑是歷史建築,請工程單位規劃時要特別留意。
市民代表參選人呂柏凱認為,目前西門橋路型單純,速限40公里,也不是事故熱點,若橋面拓寬、進行車種分流,駕駛人反而會變相加快速度,且引道將機車引導至環河路,那裡大型車輛車速又快,恐讓機車族暴露在更危險的環境,質疑有增建機車引道的必要嗎?台灣路權促進會理事吳祥瑀認為,按照公總規劃,機車引道將車流引到較窄小的文昌路,應該要把車流引導到較大的幹道,而非較小的道路。
宜蘭市北津里長吳聰德表示,很多老農民會騎機車拖著蔬果到宜蘭市區的市場,未來建引道,變成要繞一大圈,很麻煩也很危險,分流只是讓汽車比較好過而已。
吳聰德說,下雨時,橋邊排水孔的水會噴濺到旁邊民宅,地震也會掉砂土下來,讓部分住戶非常困擾,希望能夠拆橋重建;南門里長廖政達直言,不是所有居民都認為拆橋是擾民,希望相關單位聽一下他們的心聲。
縣議員參選人林正芳痛批,改建後變成汽車優先,機車族次等公民,行人則完全沒被考慮;另,被列為縣定古蹟的西鄉廳憲德政碑,也會夾在主橋與引道間,對古蹟的保護很不妥當。
陳歐珀說明,因為前里長反映,居民不希望拆橋,經過各單位努力才有今天提的方案,若居民改變想法,再請現任里長評估重新凝聚地方意見等問題。
公路總局則回應,方案4的支持度最高,會朝這個方向執行,至於今天收到的意見,會納入綜合規劃和設計階段的考量點,或是透過交通管理方式來解決,也會向縣府和文化單位了解古蹟一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