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/03/07 05:30
武肺疫情影響檢查意願 疫後較疫前 降幅達兩成
〔記者邱芷柔/台北報導〕受到武肺疫情影響,我國二○二一年四癌篩檢共三九八萬人次,較二○一九年疫情發生前的五○一萬人次,減少一○三萬人次,降幅達二十.五五%。以乳癌篩檢每年可揪出逾四千名確診病人、乳房攝影更可以降低四十一%的死亡風險為例,醫師提醒,早期發現早期治療,五年存活率達九十%以上,且近年手術療程已可大幅減少疤痕,並縮短恢復時間。
請繼續往下閱讀…
疫情發生後,我國乳癌、子宮頸癌、大腸癌、口腔癌四癌篩檢都下降。以二○二○年來看,口腔癌篩檢較前一年降幅高達廿四.三%。不過,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說明,口腔癌篩檢補助對象為菸檳族群,數據浮動較大,整體觀察來說,仍以乳癌下降比率達九.二%最高。其次依序為大腸癌減少八.四%、子宮頸癌減少五.九%。
乳癌篩檢大減 亮出警訊
林莉茹表示,乳癌是台灣女性十大癌症發生率首位,在不分男女的十大癌症中也榜上有名,發生率第三名、死亡率第四名,可見乳癌對女性族群的威脅。
國健署目前補助四十五歲至六十九歲女性每兩年一次乳房攝影檢查,四十歲至四十四歲女性若二親等內具乳癌家族史,亦可免費篩檢。國內實證研究發現,兩年一次的乳房Χ光攝影,能降低女性四十一%的乳癌死亡率,並減少三十%的晚期乳癌發生率。
國健署統計近年經篩檢發現乳癌人數,從二○一○年的兩千五百多人,成長至二○一六年突破四千人,此後每年都能揪出逾四千名病人。
國泰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暨內湖國泰診所醫師蒲啟明指出,大量篩檢及檢查技術進步,越來越多乳癌可早期發現,不過臨床確實有女性因重建手術迷思,擔心術後胸部大小不一、缺陷、疤痕等因素而卻步,錯失治療良機。
越早發現 治療效果越好
蒲啟明說,只要越早發現,治療效果就越好。且原本動輒十幾公分的傷口,現在透過微創內視鏡、達文西機器手臂,可將傷口隱藏在不易被查覺的腋下皺褶處,可同時達到維持美觀、恢復健康的效果。